电子现货网
标题:
彭金诚:超级周全面解析,后续如何解套
[打印本页]
作者:
彭金诚
时间:
2016-6-4 18:08
标题:
彭金诚:超级周全面解析,后续如何解套
彭金诚:超级周全面解析,后续如何解套
不管你是徘徊在获利的边缘还是亏损的结局,重复的市场行情,获利的已入梦乡,套单的夜不能寐。关于周五多单被套,金诚老师给出以下三点建议:
1、高位套单的投资者,可以利用反弹行情解套出局,或者逢高减仓;一旦行情有变,被套单子立即止损出局,反向建仓,弥补损失;
2、中位套单的投资者,可以暂时观望,不要急着砍单,若行情有机会,被套单子可适当减仓,根据趋势结合技术分析加仓,弥补损失;
3、低位套单的投资者,可以利用回调行情解套出局,或者逢低减仓;一旦行情有变,被套单子止损出局,反向建仓,弥补损失。
周五(6月3日),美国5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大幅不及预期,创2010年9月以来最低增幅,数据之差令市场瞠目结舌。美元指数随后狂泻约150点至93.99刷新三周低位。随着美元指数“断崖式下滑”,非美货币以及黄金白银等大宗商品迎来久违的反弹,犹如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现货黄金短线狂飙约30美元,刷新八日高点至1242.77美元/盎司,现货白银短线最高触及16.44美元/盎司,刷新一周高位。美国WTI原油7月期货收低于48.62美元/桶。由于此次非农奇差无比,6月加息恐成泡影,更有机构称根据“非常低迷”的数据表现来看,在可预见的将来,美联储政策都将保持按兵不动。
数据显示,美国5月非农就业人数仅仅增加3.8万人,创下2010年9月以来最低每月增幅,远不及市场预期增加16.0万人,前值增加16.0万人;美国5月份失业率为4.7%,预期为4.9%,前值为5.0%。美国劳工部还将4月非农就业人数修正为增加12.3万人。说明罢工对美国非农数据的拖累大于预期。虽然失业率降至4.7%,但是这是因为劳动力人口减少所致,预计美联储6月加息几无可能。
COMEX最活跃6月黄金期货合约在北京时间20:30分一钟内成交量达11230手,大量买单推升现货黄金价格短线上扬最高至1235.76美元/盎司。在美国糟糕的非农数据公布后的短短5分钟内,金价拔地而起约22美元。之后又延续涨势并刷新日内高位1246.10美元/盎司。收盘前略有回落。本周期金累计上涨2.15%,结束了此前周线3连阴。
金价目前已经呈一个大阳形态,金价暴涨目前已经刷新了2010年9月以来新高,结束此前持续走低的格局;金价目前运行于布林带中轨下方,上方阻力位置关注1250一线,布林带开口;金价上穿短期均线,5日和10日均线勾头向上;附图MACD双线位于0轴下方勾头向上,绿色动能持续减弱;日线上来看,金价目前趋势偏多;从4小时来看,金价上穿均线系统,同时成功刺穿布林带上轨线,布林带严重张口;KDJ勾头向上发散;附图MACD勾头向上,红色动能增强;综合来看,金价多头趋势强劲,下周策略激进者40一线的多单可以在50一线出掉进空,周五被套的空单可在回调到30一线的时候砍掉做多。文章策略只为参考之用,具体操作做单建议可咨询金诚本人q,q:4968/50190填写520威信pjc581现货喊单君羊3460/41195进群验证:520在金融市场中,好的团队,好的老师,将会是你投资航向中的灯塔。
现货黄金下周操作建议:
1、反弹初次试探1248-1250一线做空,止损5个点,目标1240-1238一线
2、下方回落至1235-1233做多,止损1230下方,目标1243-1245一线
原油沥青从日线图来看,布林带有缩口迹象,K线运行于布林中轨上方,K线下破5日和10日均线试探下方支撑后震荡在支撑位附近,均线系统呈空头排列,幅图指标MACD形成死叉,绿色动能增量,RSI相对强弱指标黏合。对于日线来看行情处于一个下行的走势。从4小时图上看,布林带也有缩口迹象,而且K线每次下行到上行趋势线就迎来较为强势反弹,5日均线有下穿10日均线形成死叉的趋势,附图指标MACD死叉有效形成并且绿色动能缩量,RSI相对强弱指标走平,所以下周一原油(沥青)操作金诚建议还是以一个反弹做空为主;
宁贵沥青下周操作建议:
1、4610-4600多,止损40个点,目标4790-4800
2、4780-4800空,止损30个点,目标4640-4630
下周分析预测展望:
下周北京时间(6月7日)周二凌晨00:30,美联储耶伦就将发表讲话。讲话时间和如此惨淡的非农数据挨这么近,也不知道是鸽派耶伦的幸运,还是美元多头的不幸。提醒投资者关注耶伦对美联储升息问题的措辞。如果美联储主席耶伦在北京时间周二凌晨的讲话提及升息相关问题的话,则美元或将因此收复部分失地。此前美联储一直秉持的中庸平衡忽鸽忽鹰的策略,此次非农数据也正是一个平抑市场乐观情绪的好机会。
欢迎光临 电子现货网 (http://www.xh580.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