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现货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连将推动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更快更好发展

2015-9-28 18:46:12 1964 20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15-3-26 12:31:28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admin 楼主

2015-3-26 12:31:28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四年行动计划,其中重点强调了将推动已批复和成立的16家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更快更好发展,全国实现正常交易,建设成为多家辐射全国的平台。

  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全面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辽政发[2014]1号)文件精神,市政府决定实施加快发展服务业四年行动计划。

  一、发展目标

  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保持高于当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到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8%,服务业成为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龙头产业。

  二、重点任务

  (一)着力推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到2017年,全市服务业集聚区达到40个,成为服务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1.打造“一湾一带一区”国家级服务业集聚区。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投资建设速度,全力推进钻石海湾商务集聚区建设。按服务品类集聚,链条式梯次布局,不断提升人民路至星海湾金融产业带的产业层级水平。扎实推进高新园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创意和文化产业等发展。“一湾一带一区”成为引领城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和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引擎,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2.完善发展城市中央商务区。

  继续完善中山金融服务业集聚区、青泥洼-天津街商务商贸区、星海湾金融商务区、西安路商务商贸区、中华路商务商贸区功能,培育有利于城市功能完善、有利于城市形态布局优化的城市中央商务区,进一步吸纳国内外的服务、贸易、商务等行业投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整合发挥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金沙滩国际会议中心、星海会展中心等展会资源,逐步建成具有国际水准的区域性商务会展中心。大力发展会议经济。  3.提升完善重点服务业产业集聚区。

  继续实施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七个一”工程,发展壮大25个有影响力的市级以上重点集聚区,鼓励服务业重大项目优先在区内发展。争创15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培育2个超千亿、2个超500亿、6个超百亿的服务业产业集聚区。

  4.建设一批县域服务业集聚区。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思路,启动县域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重点培育县城中心商贸集聚区、产业新城服务业集聚区和特色服务业集聚区。每个涉农区市县至少各发展2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带动效果显著的县域服务业集聚区。

  (二)大力发展总部和楼宇经济

  到2017年,全市总部类企业数量突破15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达到60家,税收过亿的楼宇30座,总部经济实力在东北地区领先。

  5.优化总部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

  构建全市“4+4+4”的总部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提升人民路金融服务、星海湾金融服务、一二九街国际商务、七贤岭软件和服务外包4个总部核心区;建设东港高端服务业、香炉礁商贸物流业、凌水湾创新型产业、梭鱼湾先进制造业4个总部重点区;培育甘井子科技研发、小窑湾国际航运物流、普湾新区综合性和新机场空港4个总部成长区。

  6.引进培育总部企业。

  顺应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经济转型发展的大趋势,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公共服务,创新招商模式,增强中介服务,引进域外总部企业,壮大本地总部企业,留住落户总部企业。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国内500强企业在大连设立地区总部或功能性总部机构,到2017年,我市总部企业数量力争突破15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达到60家。

  7.积极发展楼宇经济。

  依托于中山区人民路商务区、西岗区奥林匹克商务区、沙河口区西安路商业商务区、甘井子区中华路商务区和体育新城商务区等服务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引进各类商务中介、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结算中心等,打造立体产业园,培育30座税收过亿元的特色楼宇、品牌楼宇。

  (三)创新发展金融服务业

  到2017年,全市金融业税收占服务业税收比重达到18%,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排名继续保持全国前十、东北第一,并争取进入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位序列。

  8.大力发展金融集聚区。

  加快推进中山金融服务区、星海湾金融城、高新区金融外包服务基地、甘井子生态科技创新城后台服务基地和保税区离岸金融中心等金融聚集区发展、引进和新设各类金融及融资服务类机构40家。

  9.加快发展金融市场。

  支持大商所实施“六大战略”和“双倍增计划”,上市期货新品种,建设亚洲期货中心。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设立各类产业基金及股权投资机构50家,形成股权投资规模500亿元;大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0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0家;新增上市公司10家,融资100亿元;各类债券融资1000亿元。组建交易(所)集团,发展各类要素市场,要素市场总体规模倍增。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扩大跨境人民币使用,建设区域外汇及人民币交易(结算)中心。

  10.大力发展各类金融机构。

  发展壮大已有机构,引进和新设股份制银行、财务公司、金融租赁、民营银行、保险公司等6家,引进和新设金融后援服务机构15家,新增小贷公司80家,推动设立大型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加快发展证券、期货、保险中介、投资、理财、律师、会计师、资产评估、信用评级等服务机构100家。

  11.积极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发展。

  深化地方法人机构改革,支持其做大做强。创新发展科技金融、培育科技金融特色机构30家,科技企业贷款余额年均增速高于全市信贷水平增速5个百分点,创新发展航运金融,支持大连港打造高端港航服务体系。创新发展绿色金融,加大对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产业的资金支持。创新发展产业金融,重点推进产业集群融资、产业链融资和产业园区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12.大力发展普惠金融。

  继续完善中小微金融和农村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余额年均增速高于全市信贷平均增速5个百分点。继续推动直接融资,表外业务、票券融资、理财、信托、租赁等创新手段融资总额与新增信贷余额比例提升至2倍。鼓励发展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文化金融、财富管理等新兴金融服务业。

  (四)推动电子商务实现跨越发展

  到2017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8000亿元,实现“双倍增”。打造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的政策高地和成本洼地,成为区域性电商集聚中心、网货营销中心和网络交易中心。

  13.加快建设电子商务集聚区。

  以高新区“大连e港”为牵动,以小平岛电子商务港为平台,以河口湾信息数据港为基础,以凌水湾总部经济服务港为保障,建设年交易额千亿元以上电子商务集聚区。创建5个政策创新、产业集中度高、年交易额超百亿元的电子商务集聚区。

  14.培育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

  推动批准或已建成的16家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全部实现交易。培育2家全国性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1个交易规模超1000亿元、5个交易规模超500亿元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再造石化产品、医药产品、成品粮油等8个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建立全新的生产要素市场供应链体系。引进和发展200家电商企业,推动电子交易企业法人注册在大连、资金结算在大连、税收实现在大连。

  15.推动重点行业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

  鼓励工业企业发展企业级、行业级、区域级、全国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促进工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支持农产品大流通平台和最后一公里物流设施建设。加快商贸企业网上商城建设,推进实体市场和网上市场融合,培育3个超十亿元规模的O2O模式网上商城。大力发展网络购物,引进和培育电商企业,开设网购大连城市馆,推出更多地工产品通过网络销售,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网络购物在本地实现,发展10个以上电子商务骨干企业。加快智慧商圈、智慧社区建设,推动60%以上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扎实推进跨境电子商务。

  (五)完善消费促进服务体系

  到201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200亿元,社零额年均增长不低于13.5%,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

  16.完善促进热点消费的流通体系。鼓励发展信用消费,带动家电、家居、建材、汽车等耐用品以及教育、旅游等热点服务消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类产品、信息类服务消费。打造品牌营销、推介、保护、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扩大地产品牌消费。大力发展夜间消费,增强“夜经济”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注重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17.完善促进绿色循环消费的流通体系。

  完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建设回收利用示范基地。推动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升级,构建二手车流通网络。扩大绿色低碳产品消费,推进流通领域节能环保工作。

  18.完善促进便利消费的流通体系。

  鼓励建设乡镇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提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质量。到2017年,农村现代商贸中心达到30个。优化城市商业业态配置,建设15个“夜经济”特色商业街区。推进社区菜篮子、家政、美容美发、洗浴、洗染、健身、茶社、维修等便民服务业连锁经营,培育10个大型骨干服务企业,居民生活服务业连锁化经营比重提高到40%,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

  19、加快现代商品市场体系建设。

  建设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我市“菜篮子”商品的主要集散地。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商业模式,强化价格发布、信息引导、金融服务等功能,按照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平台化的目标,新建、重组整合和转型升级20个水产品、粮食、花卉、五金机电、建材家居、钢材、再生资源、旧货、汽车、煤炭、进口食品、餐饮业一级采购市场等大类商品交易市场。全市商品市场交易额突破2800亿元,实现倍增,基本形成电子商务应用率高、物流配送网络健全、功能完善的新型现代商品市场体系。

  (六)发展壮大现代物流业

  到2017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100亿元,国家级物流节点城市地位进一步巩固、功能进一步完善。

  20.优化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构建物流网络。

  加快海、陆、空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建设保税港区,发挥国际中转、保税仓储、分拨配送等核心功能。进一步整合并充分利用各种物流要素,逐步构建东北亚物流中心网络。建设和优化城乡一体化物流配送体系,构建合理高效的市域物流网络。

  21.建设和完善现代道路货运集疏运体系。

  全市货运车辆总数达到12.8万台,货运量达到3.1亿吨,货运周转量达到430亿吨公里。发展港口道路集疏运网络。集装箱场站总数达到43个,集装箱运输车辆总数达到3400台,集装箱运输企业总数达到135个。发展道路城际快运网络。零担货运市场达到12个,大、中型专线货运车辆达到1.5万余台,年货运量达到6500万吨,运输周转量达到25亿吨公里。发展市域配送网络。专业化配送企业达到400个,专业化配送车辆达到1.5万台,年配送量达到7600万吨。

  22.促进重点领域物流发展。

  结合大连经济发展趋势及物流产业发展的特征和特色优势,重点发展港口物流、航空物流、汽车物流、冷链物流、商贸物流、铁路物流以及保税物流等专业物流领域。

  23.推广物流新技术、新组织方式和物流标准化。

  鼓励企业推进物流设备设施专业化,应用货物跟踪定位、无线射频识别等现代物流技术。大力发展甩挂运输组织方式,重点打造环渤海地区高水平的专业化甩挂运输平台。大力推广使用标准化托盘.

  24.构建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积极配合省区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有效利用并引导现有专业化物流平台整合,支持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及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25.培育和推动重点物流企业、重点物流项目和重点物流园区。

  开展重点物流企业、重点物流项目和重点物流园区评定工作。培育10个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争取8个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成为省级示范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重点培育25家物流企业(含冷链物流企业)、10家物流配送中心。

  26.创新物流金融服务模式。

  搭建物流业融资平台,创新物流业融资模式,拓宽物流业融资渠道。逐步建立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机制,发展以动产质押为基础的物流金融服务业务,为客户提供融资担保、存货质押、仓单质押、保兑仓、统一授信等增值服务。积极发挥融资租赁的作用,鼓励物流企业利用融资租赁方式,解决大型设备、运输工具购置等融资问题。支持有条件的物流企业改制上市,积极引导竞争实力强、资质等级高、企业规模大、经营业态新的物流企业提升资本经营意识,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步伐。

  (七)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和科技服务业

  到2017年,全市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和科技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700亿元和100亿元,信息技术和科技服务业成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力量。

  27.加快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

  壮大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业务规模,推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型业态发展。提升信息技术应用在生产性服务业中的比重。提高信息系统规划设计、集成实施和运行维护能力。发展面向新一代通信技术、三网融合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数字内容服务平台。提高国内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市场比重,努力保持对日外包优势,积极开拓欧美外包市场,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知识流程外包,提升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层级,着力培育领军企业。到2017年,全市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数量超到1100家,力争拥有万人企业1-2家,离岸外包业务突破1亿美元企业2-4家。

  28.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

  建立集科技金融、技术市场、知识产权、科技招商、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服务等于一体的科技服务综合平台---“大连科技指南针”。组建协同创新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研发设计与数据共享等专业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完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培育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组建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产业技术创新链提供高水平解决方案和综合性服务。到2017年,全市科技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1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达到100家,打造20家骨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30家科技金融特色机构、50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

  (八)实现旅游业快速发展

  到2017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1750亿元,成为东北亚著名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中国北方旅游集散地。

  29.做大旅游产业规模。

  以推进旅游综合体和温泉旅游大项目建设为牵引,引导社会资金等资源要素向旅游产业集聚区配置,推进温泉旅游、乡村旅游、沟域旅游和海岸旅游大发展,吸引旅游企业投资建设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加强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创新,延长产业链,培育产业群。深化旅游业与社会文化、休闲生活和城市个性的融合衍生,让绿色休闲、蓝色浪漫成为大连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人文精神。

  30.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争取到2017年新增五星级酒店5家。指导创建国家5A、4A级旅游景区工作,指导区市县创建国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度假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沟域旅游示范区工作。

  31.培育旅游龙头企业。

  打造百强旅行社。继续引导和扶持中旅(大连)公司、古莲国际旅行社等一批实力强的旅行社争创全国百强旅行社和省级百强旅行社,组建大连市A级旅行社联盟,共同做大旅游市场。引导联盟成员实现资本合作,成立大型旅游集团。积极扶持大连本地旅游批发商做大做强,打造辐射东北乃至全国的大型出境旅游批发商。到2017年,培育10个旅行社企业集团,引进10个国内外知名旅行社落户。

  32.推进智慧旅游项目建设。

  全面提升我市旅游的信息化水平。通过增加科技含量、推广旅游信息化等措施,整体提高大连旅游管理与经营水平,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在更高层次满足国内外旅游者的需求,引领东北乃至环黄渤海旅游新时尚,有效推进东方浪漫之都的建设。

  (九)推动养老、健康服务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到2017年,全市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养老服务设施、社区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医疗软实力、养老服务、社区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33.完善健康服务体系。

  加强市级医疗中心和区域性医疗中心等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形成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基层卫生服务,实现“每个乡镇有一所政府开办的卫生院”、人人拥有自己的“居民健康档案”,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快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办医体系。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举办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建设,培育大连中医药服务国际知名品牌。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加强中医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提升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功能。发展中医药健康文化产业和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积极推进大连中医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努力扩大我市中医药服务出口,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做好高端医学人才引进、进修培养和培训等项目的实施工作,全面提升我市医疗软实力。

  34.发展养老服务业。

  加快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到2017年,全市社会养老床位达到5.3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37张;全市机构养老、居家社区生活照料护理服务提供1.3万个就业岗位;基本建成集应急救助、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服务于一体的养老服务信息化系统;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机构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5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养老服务设施和站点。

  35.发展社区服务业。

  构建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便民利民服务、居民志愿互助服务相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推进社区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布局,整合各部门公共服务职能,广泛吸纳社区各类资源,建设市、区(市、县)、街道(乡镇)、社区四级联网的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为社区服务开展提供信息化保障,建立起主体多元、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管理规范、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切实满足居民群众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十)促进房地产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到2017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销售额年均增长10%,保持房地产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36.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完成各类棚户区改造8万户。大力推行住房拆迁货币化安置。大力推广精装修住房。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做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加强市场监管,营造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通过开展房交会、巡展、团购等各类活动,促进房屋销售。

  (十一)加快发展文化和体育产业

  到201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500亿元,成为地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

  37.加快发展文化和体育产业。

  重点发展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电影电视业、文化艺术服务业、网络文化和动漫游戏业、文化旅游业、文化产品生产和流通服务业、会展广告业等八大重点文化产业。着力建设创意产业集聚区、影视产业集聚区、动漫游戏产业集聚区、文化旅游综合集聚区四大文化产业集聚区。实施建设产业基地工程、文化精品工程、人才集聚工程、培育龙头企业工程、营造产业环境工程五大文化产业重点工程。各地区要规划建设具有区位优势和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2-3个,每年要推出各类文化精品3-5个。积极培育文化服务贸易企业,开发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项目。着力推进文化贸易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保持全市列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5-8个。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努力开发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大力发展体育健身市场,精心培育体育产业品牌,发展壮大体育培训业,继续扩大体育彩票市场。

  (十二)积极推进中介服务业发展

  到2017年,全市中介服务机构户数达到1.2万户以上。中介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

  38.加快推进中介服务市场化、规模化、国际化。

  引进市场竞争机制,积极推动中介机构改革,完成现有中介机构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全面脱钩。采取综合措施,突出抓好咨询评估、鉴证、金融、会展、广告、要素交易等市场中介组织建设。引进一批国际、国内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房屋中介、认证咨询等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开竞标等方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我管理、行业自律、反映诉求、维护权益的作用,打破市场垄断,促进公平竞争。

  (十三)分离壮大生产性服务业

  到2017年,全市适宜分离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全部完成分离生产性服务业工作任务,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能力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39.推动工业企业分离生产性服务业。

  本着“不增加负担、有利于发展、分类实施”的原则,引导扶持具备分离条件的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把物流配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总集成总承包、贸易营销、专业配套服务等非主营业务从工业企业主体分离,注册独立的服务业法人企业。暂不完全具备分离条件的企业应采取内部独立核算,培育发展逐步分离。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对“散、弱、小”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产、学、研”整合重组,培养发展30家有实力、有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龙头企业。

  (十四)实施千户小微商贸企业专项贷款扶持工程

  到2017年,全市新增小微商贸企业信贷20亿元,促进小微商贸企业健康发展。

  40.扶持小微商贸企业发展。

  推动我市批发、零售、仓储、住宿、餐饮、家政等行业的2400户商贸流通小微企业与银行对接,为小微商贸企业加快发展提供信贷支撑,促进其扩大经营规模,发展新兴业态,实现营业收入倍增。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制定实施加快发展服务业四年行动计划,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各地区、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把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可持续稳定增长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要强化“服务业发展一盘棋”的大局观念,围绕全市四年行动计划,科学制定本行业、本地区具体的四年行动计划,下大气力研究解决服务业发展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保证全市服务业四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确保任务目标圆满完成。

  (二)建立服务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

  落实加快服发展务业四年行动计划,实行市长总负责、各牵头部门分管市长分工负责、牵头部门为责任主体的工作推进机制。市服务业委是全市服务业四年行动计划的总牵头协调部门,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负责本领域、本区域内服务业发展规划指导,抓好具体任务的落实,逐步建立统筹协调、统分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推进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格局。建立调度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定期分析汇总服务业运行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通报制度,市政府每季度进行一次通报。

  (三)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支撑体系。

  整合我市发展服务业的政策资源,切实发挥好政策的激励效应。参照省政府【2014】1号文件,市政府制定政策,加大服务业发展扶持力度,对服务业发展重点行业、重要地区和重大项目进行扶持引导。市服务业委会同财政、税务、发改等部门制定全市服务业发展财政、税收、价格等扶持政策。相关部门制定本行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也要结合实际,制定政策,加大投入,鼓励引导当地服务业发展,共同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四)加强服务业重点指标统计工作。

  各级统计部门要强化对服务业统计工作的协调和业务指导,加快健全完善服务业重点指标统计监测体系,扩大统计监测覆盖范围,力争将年主营业收入200万以上的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纳入全面调查和联网直报范围。加强对工业企业分离生产性服务业等指标的统计。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和完善本行业的统计工作。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导向,着重建立与服务业发展和考核相适应的重点指标统计监测体系。

  (五)加大任务落实考核力度。

  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大连市加快发展服务业任务分解表(见附件1)明确的工作,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逐一落实。市政府将服务业14项重点指标任务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逐步提高对服务业发展绩效考核比重。对未能按期完成服务业重点任务指标的地区和部门,当年不得评为优秀等级,扶持资金不予支持。

  (六)加快服务业人才队伍培养。

  发挥我市高校集聚的优势,引导高等院校开设与现代服务业相关的专业,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掌握专门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基础性人才。引导专业培训机构定向培训、定向培养服务业高端人才。发挥“海创周”等人才引进平台作用,多渠道引进国内外现代服务业方面的高级管理人才。制定竞争力更强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扶持政策,将优惠政策扩展到所有服务业领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20

沙发
uvzw8zDz 发表于 2015-4-26 21:44:34

uvzw8zDz 沙发

2015-4-26 21:44: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hfds678dfd 发表于 2015-4-26 22:08:27

hfds678dfd 板凳

2015-4-26 22:08: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aupy7kOq 发表于 2015-4-26 21:40:32

aupy7kOq 地板

2015-4-26 21:40: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ivxt8gEm 发表于 2015-4-26 22:09:13

ivxt8gEm 5#

2015-4-26 22:09: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aupy7kOq 发表于 2015-4-26 22:12:14

aupy7kOq 6#

2015-4-26 22:12: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rfexj 发表于 2015-9-28 19:22:52

rfexj 7#

2015-9-28 19:22:52

祝大家羊年发大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扶利伯鑫 发表于 2015-9-28 19:09:55

扶利伯鑫 8#

2015-9-28 19:09:55

认真回帖,我很认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章鱼 发表于 2015-9-28 19:22:51

章鱼 9#

2015-9-28 19:22:51

好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Mb2iW 发表于 2015-9-28 18:46:12

Mb2iW 10#

2015-9-28 18:46:12

赞99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返回列表 本版积分规则

用户组 : 管理员
邮   箱 :848571800@qq.com
手   机 :未填写
Q   Q : 未填写
性别 : 就不告诉你
主页 :未填写
个人介绍 :未填写

主题

帖子

积分144820

 
 
网站咨询
软件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时间
9: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