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中国电信日前推出了国内一卡双号业务,可实现一张实体UIM卡包含两个分别归属不同省份的手机号码,两个号码均可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无需换卡或增加新卡。也就是说,在一张手机卡上开通两个数字移动电话号码,其中一个号码称为主号码,另一个称为虚号码。用户可通过切换,选择其中任一号码进行通话,满足了用户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使用不同号码的通信需求。 按照中国电信的介绍,此次推出的一卡双号业务,用户在已有天翼号码之外可再申请一个异地天翼号码,无需换卡或增加新卡,也不需要更换手机。但虚号码仅限归属不同省份的手机号码,且不能接收、发送彩信,不可进行移动上网和作为WiFi帐号,以及办理增值业务和套餐,也不能使用充值卡进行充值。 从原理上说,一卡双号并不复杂,也不是中国电信最早推出,也并非只有中国电信推出这种业务,但这个业务对于普通的老百姓还是很陌生。归根结底,一卡双号业务从来就没有引起过消费者的特别关注,始终是属于小众的个性化产品。
这次,中国电信为何要高调发布这样一个“鸡肋”产品呢? 不可忽视的是,今年以来,中国电信的新用户增长就遇到了大麻烦,连续数月的用户净减少,开创了中国通信运营商从来没有过的客户增长历史,而内外的压力显而易见。在这个时候推出一卡双号业务,很可能是希望借此遏制用户流失的速度。
一卡双号填补双卡双待空间来挽救失落的用户数
一卡双号业务社会影响不大,但中国电信这些年推进的双卡双待业务却是风声水起,甚至称为了中国电信客户主要的使用模式和特色。按照中国电信的想法,通过双卡双待的手机进入被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把持的移动电话市场,先进行业务的分流,然后逐渐的采取措施进行客户的挖角。 这个策略,从实际效果看还是行之有效的,也确实帮助中国电信实现了用户数的快速增长。中国电信通过宽带的拉动与双卡双待在短短的几年中就将在中国联通手中垂死挣扎的CDMA网络发展到一个亿的用户,从而在移动电话市场站稳脚跟,应该说创造了一个不小的奇迹。 当然,奇迹也不会总发生。借助3G网络的优势,也趁着中国移动的3G打盹,中国电信能够在双网双待市场风声水起。4G时代开启之后,中国移动的4G网络建设迅猛,而4G手机也不再是3G时代那样制式分明,都变成了全网通的万金油,从而逐渐消灭了双网双待的市场空间,甚至让很多老用户流失,这也是中国电信的很大经营威胁。 中国电信开启一卡双号,从短期看,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用户数,从而让报表更好看一点,从长期看,中国电信也许正在探索应对双网双待的替代业务,一卡双号应该是一种可能的选择。当然,现在的一卡双号还仅限于电信的用户自身,未来是否会出现友商之间的创新呢?
一卡双号对于目标用户群吸引力有限 根据中国电信的官方说法,一卡双号业务主要是震动流动人群和学生,算是一种异地之间的定向优惠。所以,在资费方面,一卡双号业务收取一次性业务开通费10元,月基本费1元,包含10分钟语音,用户在本地及国内拨打虚号归属地手机及固话用户,均按0.1元/分钟的优惠资费计费,短信0.1元/条,通过原天翼号码合并收取。 这个资费显然还算是比较便宜,而且月基本费只有1元,作为副卡没有压力,可见其对准流动人口与学生的目的很清晰。 不过,既然是面对流动人口和学生,那为何不在校园市场与流动人口发展的关键时刻之前推出,而是选择在这个不疼不痒的时间段上市呢? 三家运营商都非常看重流动人口与学生,因为这些正是现在所有运营商新增客户的主要来源,但这些消费者其实也已经很少是初次用户,大都是转地域或转运营商的客户而已。三家运营商都有针对这些离散家庭用户的定向长途优惠产品,这次不过是中国电信的另外一种探索而已。 如果运营商们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彻底的解决漫游问题,这种以本地通话为噱头的业务根本就不需要存在,但是运营商们仍然抱残守缺不愿放弃惯性思维,加上运营商区域经营造成的省市分隔的利益纠葛,如此的解决方案也只是一个权宜之计。 至于很多人说的,运营商都有全国统一套餐的商旅产品,全国一个价,根本不存在漫游通话的问题,但那些套餐往往价格相对较高,还附加了很多增值业务,对于一些流动打工人群和学生可能并不具备吸引力。一卡双号注定是会有部分用户会选择,可真正用起来却不一定具备很大的价值,可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我们完全可以预测,这样的业务对这些特定的用户群体的吸引力并不太大,在市场上也不会掀起什么波澜,业务存在的价值高于实际应用的价值,至于未来会如何演化仍有待观察。(电子现货金禧工作室整理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