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余额减少,不仅影响银行在四季度贷款增长速度,更影响到银行业生长模式。长腿的存款去哪儿了,这是个问题。
Wind数据统计,三季度报告期末,16家上市银行存款余额为75.62万亿元,较中报时的77.13万亿元,减少了1.5万亿元,降幅近2%。
不仅是上市银行,银行业整体存款余额也在下降。据央行统计,9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12.66万亿元,6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13.61万亿元,三季度末与二季度末相比,实际减少了9500亿元存款。
虽然三季度存款余额降幅仅为0.08%,但这是银行业15年来首次出现存款下降情况。
存款下降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三季度末与半年期都是重要时点,而9月末冲时点动能下降,主要原因是监管政策发生了变化。财政部、人民银行与银监会在9月12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存款稳定性管理,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否则将采取相应监管纠正与处罚措施。该监管规则出台,有效抑制了冲时点行为,并使得银行在季末所发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
存款余额下降究竟是“新常态”,还是偶发事件,仍需要时间判断,因为年中时还存在银行冲时点情况,9月新规亮相,只是影响了9月末存款余额。由于银行受存贷比限制,为了增加可贷资金,银行业会增加日常吸储能力,这有可能让未来存款保持稳定增长节奏,也使得银行业不再为季末变相吸储而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
不过,存款减少虽是技术因素所致,但储户金融意识觉醒也不可小觑。由于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投资货币基金和P2P理财,成为众多年轻储户的选择,再加上信托等理财产品仍存在刚性兑付,存款搬家现象依然会存在。存款增速下降不可避免, 但这不意味着存款余额会持续负增长。
存款问题并不需要烦恼,而闹心的或是存贷比规定捆住了银行手脚。目前学界和银行业呼吁取消存贷比的声音高涨,而存款余额减少会倒逼存贷比改革。此前存贷比计算口径调整,即意味着这一规定的根基开始动摇。
银监会于今年7月1调整了存贷比计算口径,其中计入贷款的项目减少,计入存款的项目增加,分子和分母一减一加,实际降低了商业银行现有存贷比数值。
监管当局已经对存贷比管理进行了反思。银监会认为,存贷比监管出现了覆盖面不够,风险敏感性不足,未充分考虑银行各类资金来源和运用在期限和稳定性方面的差异,难以全面反映银行流动性风险等问题。
当然,监管当局仍顾忌信贷失控可能,存贷比改革需假以时日。现实问题是,存款下降已经影响到四季度贷款增长速度,如交通银行9月末存贷比已达到73.92%,接近75%红线,如果存款没有戏剧性增长,必然影响到该行四季度贷款增速。
在取消存贷比之前,另一项金融改革若能推进,也能缓解未来贷款增长缓慢的尴尬局面,这就是尽快推出企业和个人大额存单,不过考虑到这是利率市场化重要一步,初期可能提高银行资金成本,进而影响到贷款成本,监管当局或犹豫不决,但货币政策若加以配合,则可减缓资金价格压力。这需要央行适时降低存款准备金比率,可以起到一石二鸟效果,即在利用大额存单增加银行存款同时,利用数量型工具信号来平缓贷款价格预期。 钱跑了不怕,怕的是没有办法留住现有的存款。
|